【荐书】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

作者: 王小影   来源: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03-27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书名:《看见》
作者:柴静
ISBN:9787549529322
出版日期:2013-01-01
页数:424页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
定价:39.80元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等……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

 

作者简介




        柴静,山西临汾人,1976年出生。
       曾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夜色温柔”,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现为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



荐语


看见《看见》


        那一年,我看见《看见》,认识柴静,明白新闻里的人,新闻里的事,现实的人,现实的事。


        最近,偶然间,一个老师放了“告别卢安克”这个纪录片。而我想起的是《看见》里面这样描述的卢安克:他将近一米九的样子,有点驼背和营养不良,一件假冒的湖人队篮球服,晃晃荡荡挂在身上,有点脏了,淡黄色的卷曲头发没怎么梳理,睫毛几乎是白的,与十年前照片上的青年人的样子有了些变化,更瘦了,脸上有了深深的纹路。我记得,作者在这一切中看见了无能的力量。是什么留住了这个年青人十年之久,在偏僻穷困的山区。他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包容他们的一切。因为《看见》,我感觉自己就站在旁边,看着那个人生活,与孩子嬉戏,任孩子踩在身上,深邃的眼神看见的我们看不到的世界。他就在咫尺,在眼前,那是他的故事,我看到了,甚至理解他理解到为之心疼。这就是《看见》,讲述不同的人生,这里不仅有“空”而“溢”的卢安克;有十几岁集体服毒自杀的苗苗,小蔡,小孙,小倪,这样的悲剧触目惊心,却有着必然的存在,十几岁的年华,任性却脆弱,谁懂;有被逼到杀夫入狱的一群妇女,她们的泪水是真的,她们的无奈是真的,但我们在法律体制中无法“原谅”。这些人,他们的故事,深刻而真实,去看见吧。


        去看见吧,里面的总能给你画出一个个真实的画面。知道非典,却不了解非典,我是如此,与我同龄或年小于我的亦是如此。那些言语能描述那一场灾难,很多人总这样说:那时恐惧笼罩着整个北京城,灰色的世界,看不到生机。你感受得到那是的人的绝望吗。让我感同身受,莫名的恐惧绝望环绕的是,柴静在《看见》里这样说:我站在水龙头下,开着冷水,水流过皮肤,一下浮出战栗的粗颗粒,涂上洗面奶,把脸擦得都是泡沫,突然绝得死神在摸着我的脸。我一下子睁大眼睛,血管在颈上嘣嘣的跳,我摸着血管,这是最原始的东西。而我趴在水龙头下狂吐不止。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看到非典二字,我总能想到这个画面,看见印在握脑里的,生命如此脆弱,不可控制。还有,新疆地震时,那个头抵在柴静肩上恸哭的中年男人,是啊,他在这场无法预料的灾难中失去妻子,家。还有那个杀了丈夫,拿着血迹斑驳的刀,缩在屋里的角落,看着血从他身边渗出,散开,干涸,等待着天亮。还有......这些画面承载着绝望,看见传递出的,何止这些。


        记得,知道柴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年纪。高中的那个抱着《看见》窝在被窝打着台灯偶尔感动得抽泣,偶尔破涕而笑的那个女孩离我好像很远很远了,但是,对于《看见》给我的那份触动似乎还留有余温,久久久久没有散去,不会散去。感觉触碰到了自己没有到却想要了解的世界,在那个年龄,我们总有一股闯出去的欲望,想要站在别人看得到的一端,做着义气之事。而似乎有些人,比如我,总缺那份来不及的勇气,于是,在书中渴望着。


        柴静,我记得的她,是《看见》封面里的她,短发,双手抱着一只脚,低头倾身聆听的那个笑得亲和的她。她身边聚集着朴素的老人孩子,如悠闲的聊天一样,她在聆听,在看见,在揭示。她说,真正的关心,才会忘记自己。


        愿你在《看见》看见。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