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萱堂记》,你读了吗

作者:    来源:华侨大学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浏览次数:

    我来华侨大学后第一次课的授课地点标有“敬”字,我特意提前一天去找到它,以免第二天一大早忙中出错犯下“教学事故”。在找教室时,我发现了《敬萱堂记》。之后,凡我授课的班级都被我问过:“《敬萱堂记》,你读了吗?”三年的问答,答案是,仅一人曾站在《敬萱堂记》前看过,但也只看了个大概!华大四年,总有一门课会被安排在敬萱堂,也就是说,每一个华大学生要进进出出敬萱堂至少一学期。遗憾的是,敬萱堂大厅里的《敬萱堂记》“被”熟视无睹,许许多多的学生未加留意,匆匆的脚步不曾停留。如果不是提醒,恐怕没有几人会想起来去找到它细细品读。

    三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充分利用华侨大学的校园环境文化来进行教学。这样做,是基于对华侨大学这所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从1960年诞生的第一天起,地处“侨乡”泉州的华侨大学就是一所特殊的大学:“侨”既是华侨大学的特色,也是华侨大学的优势。华侨勤奋、爱国,他们的桑梓情怀令人感动!闽南的侨捐工程比比皆是,华侨大学里的侨捐工程就更多了,“桑梓园”里巍然耸立着的“敬萱堂”就是其一。

     我一般在第一周就要求学生去找到《敬萱堂记》,做作业:境外生抄写并断句,境内生则自选角度写读后感———第三周交,作业手写、不得打印。我发现这样的作业布置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每位学生都用心去做了这次作业,批阅作业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到他们的内心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震撼,而我评讲他们的作业又让他们得到了一次绝好的教育。

    竖写的《敬萱堂记》见于敬萱堂大厅左侧墙壁上,字体美观,是捐款者施子清先生在大楼竣工之际(1995年重阳)写的一篇文章,内容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孔夫子重孝悌、申教化,是以中华美德世代相传。今敬萱堂之兴建,既为桑梓教育略尽绵薄,亦寓崇敬慈母之意。

    家母陈氏苋祖籍晋江古厝。余幼年,家父远渡菲岛谋生。太平洋战争起,侨汇断绝。家母上山落田,买卖估衣,以侍奉高堂,以一裹足妇女独挑全家生活重担,及至抗战胜利。越年,家父自菲旋里,修祖屋,筑新厦,扬教育,敦梓里,真维桑与梓也!孰料天妒英才,仅两三年间,慈父见背。时余年九岁,舍妹出世仅两月。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端赖家母心诚志坚,含苦茹辛而养育成长。每念及此,感激涕零,深感母爱之伟大。爰立敬萱堂以表寸心。赞曰:春晖脉脉,懿范堂堂。五中铭记,三生难忘。筑彼黉宇,表我衷肠。弦歌悠扬,临濮之光。

    旅港晋江南庄 施子清 吴淑敏率子 荣怡 荣怀 荣恒 荣忻 谨识 
  
                                  乙亥秋月于香港雪香斋
                  公元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重阳吉时落成典礼

  施子清先生在这篇记里说明了自己捐款的原因,最后的落款也很郑重。楼名“敬萱堂”而不是其他,一方面显得施先生的脱俗不凡,另一方面则可见施先生的学问功底——只有具备一定古文修养的人,才能取出这样典雅凝练的名字。

    曾读日本学者富谷至先生的《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史》,他说,今天正在发生的由纸到存储盘的书写材料的变化,无疑会导致汉字书写能力的丧失、陋拙文章和浅薄思想的横溢。这个社会正面临着修养低落、文化真空的危机,而等在教养和文化缺失之后的是,甚至不知“亡国”二字如何书写……

    深夜读富谷至先生的文章,感觉后背发凉!相比之下,施子清先生的《敬萱堂记》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书法古朴、文采斐然,行文简洁又内容扎实——让学生去阅读,一定会有多重收获。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