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鼎”传承中华文化 打造校园高雅艺术

作者:    来源: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5-10-16    浏览次数:

 

 

“举觞传承九州文明,祭鼎展望华大新篇”, 华侨大学坚持“传承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建设“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觞鼎”中华文化节品牌系列活动。立足弘扬“传统遗韵、“汉字文化”、“戏曲艺术”等文化元素,秉承“推广高雅艺术,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觞鼎”中华文化节至今已传承23载,为华园师生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是我校传播中华文化经典、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文化品位的主阵地。

 

迎觞祭鼎  诵诗踏歌

迎觞祭鼎彰显华夏魅力。“觞鼎”中华文化节自1992年开办,旨在弘扬传播中国传统高雅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并以此展示文化魅力,彰显古典韵味,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历届“觞鼎”开幕式是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而“祭鼎传觞”又是开幕式的必备环节。二十二届开幕式,舞者挥毫泼墨,毛笔p在九块白板上起舞,舞者笔触一过横幅垂下组成了觞鼎文化节的标志,撤开白板,跃然眼前的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鼎。蓝色绸布似水般流动,觞在“流水”中缓缓前进,恰是一幅流觞曲水图;二十一届开幕式,以“商船归海”、“商贩开市”、“献觞祭鼎”和传统工艺展示四部分表演开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刺桐港繁华忙碌的商业景象和鼎盛的文化气息;二十届开幕式,以酒文化为主题,柔中带刚的太极剑舞和各民族酒文化形式纷纷登台展示后,四名工匠隐藏在一面硕大的旌鼓后面伴随着鼓点和祭鼎文朗诵将鼎抬上舞台并行祭祀之礼,在场嘉宾随后上台以酒祭鼎。别出心裁的开幕式不仅向华园师生呈现了异彩粉尘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展示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经典。

诵诗踏歌迷醉华园性灵。如果是开幕式是一场视觉盛宴,那么闭幕式“刺桐吟诵会”则是诗歌听觉大餐。作为“觞鼎”子活动的“刺桐”吟诵会与端午佳节相结合,展现了文学院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思路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历年来,“刺桐”吟诵会以“品唐宋余韵,游文化殿堂”、“五月粽飘香”、“华园风雨情”、“赤子中华心”等为主题,为全校师生展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高尚的民族精神。其中,文学院王建设老师还多次登台为全校师生带来“闽南语”、“古唐音”等不同语言的古诗朗诵,古韵十足,与华园古朴气质相得益彰;丰泽八小的学生,离退休老干部的积极参与朗诵表演让晚会锦上添花;旅游学院、外语学院、泉州培元中学,泉州师范学院等校内外院校的支持参与,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依托“觞鼎”中华文化节开幕式,众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闽南特色被挖掘和展示在华园师生中,在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同时,也加深了华园学子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刺桐吟诵会以诵读传统优秀诗歌入手,旨在重拾传统文化之美,以现代形式碰撞出古典内涵,提高华园文化氛围。

 

国学精神  汉字风采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提升文化修养的主阵地,课外各类论坛和比赛则是文化建设的另一有效渠道和载体。

“国学论坛”是“觞鼎”系列的又一精品活动,华侨大学发挥侨校优势,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国学教育,邀请国学名家,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论坛讲座,旨在结合专业所长,发扬重国学、重交流、重继承、重发扬、重教育、重人文的国学精神。论坛涉及范围有书法、中国画、篆刻、诗文、儒家、佛学、道教、中医药、陶瓷、玉器等,深受全校师生喜欢。2006年由华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许总教授开讲至今,国学论坛共举办41讲,对营造华大校园的文化氛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3年,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施议对以“文学与神明——从诗歌到哲学的提升”为题开讲;2012年,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作《“美在意象”与“接着讲”》专题演讲;2011年,暨南大学汉语言方言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詹伯慧教授做客国学论坛,讲授《方言与文化》。为进一步弘扬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倡导的“华学”精神,2015年学校在“国学论坛”的基础上,隆重推出“华学大讲堂”百场讲座。著名伤痕文学作家卢新华用讲座形式为“华学大讲堂”剪彩。

汉字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我校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积极向世界各地华人华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11月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学生陈楠、2013级学生李俊达、刘修齐代表我校参加“2014海峡两岸汉字节之两岸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王建设、朱晓雪、肖景川担任指导教师。文学院通过考试选拔队员,并进行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和模拟演练,最终经过六个环节的比拼,我校代表队最终获得三等奖。我校代表队与其他高校代表队在各环节中持续对战,队员们汉语言文字储备之丰富、反应之快速让观众叹为观止,其中李俊达还成为现场的人气王。“大学生应重新拾起汉字,一笔一划一幅画,去感悟汉字独一无二的美。”指导教师肖景川说,希望通过比赛重拾学生对汉语言的热爱,并在来年汉字听写大赛中取得更佳成绩。同时,为提升大学生对汉字的亲近感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文学院将于20154月举办第二十三届“觞鼎”中华文化节之“汉字文化大赛。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素质活动和比赛,寓教于乐,第一第二课堂精彩碰撞,提升了我校学子的精神文化修养,提高了港澳台侨、华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自豪感。

 

话剧登台  南音进校

    “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提高高校人文艺术气息的又一重要举措,华侨大学以本校社团-“穿越话剧社”为阵地,鼓励学生创新性发展校园话剧,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依托闽南重镇泉州的特色文化-南音,举办“南音雅艺”专场演出,丰富了校园文化,高校的人文气息与闽南特色深度融合,碰撞出独属于华侨大学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穿越话剧社为挂靠在文学院的八大社团之一,已有20年历史,连续多年活动“甲级社团”称号。穿越话剧社的专场演出一直以来是“觞鼎”文化节的人气节目,获得校内师生热烈追捧。20094月,穿越话剧社在金川活动中心一楼大展厅上演了第一部话剧《引路者》;20126月,第20届“觞鼎”中华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穿越话剧专场演出《暗恋桃花源》在4号篮球场演出;20135月,第21届“觞鼎”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穿越话剧社专场演出上演了话剧《过客》。同月,穿越话剧社还为全校师生带来专场演出《十三角关系》,该剧在福州大学进行展演,获得首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穿越话剧社秉承“弘扬戏剧文化,锻炼表演才能,陶冶艺术情操,丰富校园生活”的宗旨,致力于推进校园原创戏剧的发展,力求创演有时代气息,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戏剧作品,是“觞鼎”中华文化节的重头戏,也是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音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泉州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体现着闽南人民千百年来的民族结晶和智慧,华侨大学地处闽南泉州,充分发挥地缘优势,20146月,举办了第22届“觞鼎”中华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音画无界·端午篇《花香》创作分享会。南音传承人蔡雅艺、闽南语专家王建设、油画艺术家蔡永辉从南音、古语、油画三方面共同诠释了弘一法师的《清凉歌集》之《花香》。活动吸引了校外来宾、华大师生和南音社的众多观众到场观看。这是我校首次举办如此大型的南音表演活动。南音、油画和古音的跨界合作高雅玄妙,碰撞激荡出许多人生启迪,是一场视听盛宴,也是一次文化鉴赏。

“寻枝寻叶必知根,同宗同文血脉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是无数华人华侨魂牵梦绕的“魂”。华侨大学立足侨校特色,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本着“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打造出“觞鼎”中华文化节这一优秀的校园活动精品,为华园师生展现了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为港澳台侨、华人留学生营造了富有汉民族特色、闽南风味、海峡风情的校园氛围,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华园学子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了他们敬业奉献,自强向上的民族精神。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