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为之责任》——“爱我中华”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

作者: 生物医学学院 李竣霞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9-07-12    浏览次数:

青年为之责任

李竣霞

本文系“爱我中华”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

晚清之时,国人皆在困惑迂腐彳亍前行,一批青年为国忡忧,切齿拊心奔走呼号,如鸣耳之警钟,让“爱国”“进步”“民主”“自由”的声音响彻华夏大地;时至今日,中国正是飞龙腾起,青年才俊灿若星河,国富民安勃勃生气。私以为当代中国青年的问题不在于不爱国,而在于“先谋个人发展学有余再出力国家”的价值排序。依愚之见:新时代新青年应为“五四精神”注入新的血液,领略天地万物,心有沟壑万千,为所欲为之理想而为之。

一、爱国:达则兼济天下,穷仍心怀家国

古代先哲“位卑未敢忘忧国”,“居茅屋仍思虑天下百姓”;近代国家动荡,仍有尚在学塾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虽为师范生却“从小学教育窥见家国发展”的毛泽东等等赤诚热血的中国青年脊梁,可见“爱国”与“报国”并不是学有余力、事业有成的人才可为之。只是当下在家国安稳的背景下,个人维力发展比国家忧患意识更强烈的凸显出来。

私以为目光仅仅囿于“小我”的琐碎是当代青年迷茫焦郁的本因。限守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才会把自己的价值全部托放在别人的情感回应上、把自己的人生框死在一眼看得到余生的体制里。爱国不是网上复制粘贴拼凑的家国情怀;也不是随手征引旁人爱国主义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是打砸外国商品盲目抵制的情绪煽动;爱国教育也不是交付各种党会材料的应付责任。一个真正饱览了全球通史、明历世界山河的人,胸中自有洞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进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国富论》有云:“如果一个社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是贫穷而悲惨的,那个社会绝不可能繁荣和幸福。此外,只有给全体人民提供食物、衣服和住所的人们,同时能分享自己劳动产物的部分,使自己的衣食住也过的去,这才是公平。”目前中国距《礼运》里的“大同社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种普世价值背后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仍让人心生期待。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当代中国由我们执笔,不要把你的责任推揽到别人身上亦或者寄希望于代际发展。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肩上承载的不止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我们读了几十年的书,受了几十年的教育,人生的目标就只是有房有车,而从不思考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真的没有希望了。

想起海子《以梦为马》里所说的,“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我积极地,憧憬着,同学少年,鲜衣怒马,连同我自己在内。

三、民主:捭阖利弊,使中国有声

私以为语言与文学是人类情感沟通交流的方式;法律与公序良俗是人类维系关系边界的准则;医学与科技是人类对自我能力的延伸;社会运行的实质在于“以人为本”,民主的核心便是“以正义之举服务于人的善且约制人的恶”。而迈出民主的第一步便是要“敢于说出你心中的民主”。

鉴于此,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予以厚望:“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愚以为先生所希望的,莫过是青年人藵有初生牛犊般的少年意气,不被世俗利益的所打磨,有敢说真话的勇气。

自媒体时代,表达权得到了充分地释放,“真话的勇气”和“语言的暴力”两者边界值得细细考量。民主是“民心所向”、“大众呼声”,但绝不是“一群盲目民众的盲目呼声”。我们青年一代既不可成为洞悉愚氓弱点、煽动社会情绪、营造信息流量获取经济利益的知识垄断者;也不能被别人包裹知识的蛊虫残噬掉思维。我们作为知识的既得利益者,有义务担当起知识分子本身应有的责任和力量。

四、自由:嘤鸣求友,为青年担当

我每次读法律看通史时,那些惊心动魄的案例、事件,都让我觉得我想和这个世界产生点什么联系,我想做点什么。我感觉我自己越学越膨胀,念头越想越大。我不停地在思考,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可以改变些什么?那“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对我有着莫大的牵引。我现在,好像诗经伐木里的那只笨鸟,“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常常在想,大学教育的最终点,一定不仅仅是让人体面地谋生,而是塑造一批人去引领世界。我一直在寻遇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同“遇见深林,开辟成平地;遇见旷野,栽种成林;遇见沙漠,开掘井泉”,“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为中国全尽吾辈之力。

对祖国的过去我诚惶诚恐,对它的未来,我却始终心怀期冀。吾诚愿吾辈之青年,敢当中国之责任,“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