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 创意中华

作者: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15-10-16    浏览次数:

 

两岸携手  创意中华

——华侨大学创办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活动纪实

 

 

20111021日人生首次抵达厦门机场,在论坛进行的四天当中,不论是行程规划、师生座谈、专题演讲、作品展览、参观导览,处处可见工作同仁的细心与辛劳。这次论坛开启了两岸高校在创意教育方面的联系管道与合作基础,也藉由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结实了许多专家学者,为彼此的未来合作开启了窗口与渠道。主办单位用心的安排,让参与的伙伴能有机会跨越海峡,透过对话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与沟通,对双方在未来的创意教育肯定会有积极的贡献。未来若能延续此一大规模的交流活动,个人有许多的期待与愿望……”

这是台湾中原大学艺术中心主任陈历渝博士在首届论坛闭幕返台后的来信,从应邀参与到联合主办,也正是有着诸多像他一样对海峡交流所关注、对传统文化所倾心、对创意教育所投入的两岸高校学者专家的热情支持和热切期待,让我们的论坛持续顺利举办了四届,从大陆走进了宝岛,从高校殿堂走进创意产业,从形式上的缤纷热闹走进了两岸青年人的情感深处。在当前第五届论坛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之余,我们也想梳理过往五年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发展足迹,在“起·承·转·合”中将此项活动推向更深更远的未来,为汹涌流动的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略尽绵力。

 

起:让传统活,让创意飞,让两岸一家亲

——论坛发起的背景及目的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20144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应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华侨大学作为一所“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开放型华侨高等学府,校区分别坐落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厦门市和泉州市,与台湾一水之隔,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现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生4140名,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学校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肩负着这一特殊的办学使命,让我们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有着血浓于水的情结,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好做法好经验。

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视,并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后的又一重要功能,赋予现代高等教育新的重大使命,我们开始探索新的教育平台汲取新的力量源泉。在此背景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岸大学生中的学习和创意传承,培养两岸大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探寻高校文创设计与产业的对接转化,促进两岸大学生在创意设计实践的交流合作及友谊的升华,在国务院侨办及团省委的支持指导下,我校于201111月开创了以“未来•创意•合作——两岸高校创意教育的展望”为主题的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创意教育论坛”,两岸高校热烈和媒体回应,次年论坛更名为“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暨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论坛”)。

 

承:创意穿越海峡,传承凝聚共识

——论坛的发展建设

首届论坛取得了两岸高校热烈回应和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也获得了台湾中原大学的极大兴趣,并于2012年加入共同主办第二届论坛。在两校共同努力下,论坛内容更加丰富,参与高校范围规模更广,影响更加广泛;2013年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学联、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加盟主办方;第四届论坛于201412月在台湾中原大学成功举办,这是论坛首次移师宝岛台湾,也是论坛的一大突破;第五届论坛在五家主办方的共同合作下,拟于2015528日至30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办,其中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以“文化闽南创意中华”为主题,旨在落实“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精神,期盼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者发挥创新及创意理念,以真实场域及产品设计,呈现闽南特色与中华文化,藉由活动推动设计创意到设计创业的实践。届时将由来自两岸数十所高校及政企界人士与会,“共襄中华传统文化,交融创意创业灵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台讲话中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往来、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两岸同胞骨肉情深,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文化具有天然的历史积淀性和代际传承性,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都闪烁着既有文化的光辉与智慧。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根基,是文化认同的纽带,也是我们面向未来、解决现代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积淀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国家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之,历届论坛的组织,我们都紧扣两岸同宗同源的血脉认同,紧扣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紧扣两岸青年的情感建立,通过举办新闻发布推介会、特邀嘉宾专题演讲、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及作品联展、两岸高校·政府·企业专家专题沙龙、文化与创意教育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两岸大学生联谊交流会及福建省历史文化与创意产业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为提高青年学生创意创新素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高校合作和友谊,为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牵线搭桥。

 

转:让传统之围城倒,让自主创新之精神高扬

——论坛的“创意”基因

“创意的刺桐在刺桐城火红,思想的海浪在大海边咆哮,这五天,我们交流,创意让我们疯狂;疯狂后,我们也有了迷惘:迷惘时,我们收获了鼓励:鼓励中,我们收获了友谊:友谊的背后,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共同的感慨。”

创意就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破旧立新的创造,是跳出庐山之外的顿悟,是出其不意,是表面上不按常理出牌但实质上是在深谙道理之上的驾驭。论坛从创办到发展至今,每一届赛事每一次活动都紧扣“创意”的基因,从论坛形式的安排到内容细节的处理,都力求创意创新。除了开闭幕式形式上的“出其不意”,以及特邀嘉宾的“创意”演讲,我们更通过创新召开新闻发布推介会、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文化与创意设计大赛与联展、“当创意碰上产业”企业家沙龙及两岸大学生创意联盟等诸多新举措不断推进论坛更“名副其实”、“货真价实”。

比如两岸嘉宾就《创意无极限——创意的6Ws》、《创意不能学——台湾高校的创意教学》、《一点就好——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心得》等主题进行的精彩演讲,让与会代表和老师、同学们深受启迪,加深了大家对创意的认识和参与创意的信心。

两岸大学生的创意作品展涵盖创意模型、技术、概念、生物设计及建筑区域、建筑系统、数码插画、交通系统概念设计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国际大赛获奖作品和已申请专利的作品。 一个个充满创意、功能新颖的设计作品,一幅幅图文并茂、生动翔实的展览海报,较为深入地展示了两岸高校创意教育的部分成果,彰显两岸大学生的无限智慧及其对创意的热血追求,体现大学生敢于创新、面向未来的精神风貌,吸引了众多师生的驻足观看、互动交流。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马辰祥同学也回忆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创意文化作品展。展馆共分两层,设有多项模型和展板介绍,这些创意文化作品来自两岸各高校大学生。馆内不仅作品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别致的室内外布局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创意’二字的内涵。各具特色的创意模型在暮色中的灯光照射下,展现出异彩纷呈的视觉效果。从小巧灵活的地震救援车、清新田园风格的家居设计,到一个遥控器就可以操作全家电器的网络系统,150多件创意文化作品让两岸大学生们共同分享创意灵感、交流彼此心得。”

 

合:同胞爱·两岸情·中国心

——论坛的成果及展望

论坛每一届的选题都力求创意,紧扣时代特征,既考虑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更兼顾海峡发展主流。无论是专题探讨还是合作签约,无论是作品竞赛展示还是两岸大学生联谊交流活动,无论是交流座谈抑或文化参观,有限的相聚促成了一项项合作意向以及文化传承创意共识的达成,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在传递同胞情的同时也启发青年学生进行着有关文化永续及社会关怀的思考。

一、参与规模不断扩大,媒体宣传突出显著

高校参与数量从首届的15所发展至第四届的52所(其中台湾高校12所)。海峡创意论坛从举办初期至今,两岸已累计有140余所次高校近2000余人次携作品参与,其中不乏两岸设计界或综合办学名校,论坛的媒体关注度也很高,新华社、光明日报社、中新社、中国经济日报社等福建分社(站)的负责人还出席过新闻发布会。历届都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电视、纸媒、网媒的报道,其中包括新华网、中新网、中评网、中国商网、香港大公网、台湾网、东南网、东南卫视、厦门卫视等等,网络转载也十分频繁。报道的宣传角度也多元化,有的聚焦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的紧扣创意,有的围绕学生科创,有的彰显两岸合作,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论坛的举办是一个肯定,也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国台办《中国台湾网》作为第五届论坛的合作方,也将在未来活动中协助做好各主流媒体的宣传。论坛不仅得到了两岸媒体的高度关注,更开启了一扇窗,搭建了一个未来两岸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与机制。

二、论坛嘉宾权威,大赛评审专业公平

论坛的权威、竞赛的公平和专业,是论坛得以不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许懋彦教授、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应放天,台湾创意设计中心董事长林荣泰教授、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总顾问张光民、台湾室内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玉麟、台湾实践大学官政能副校长等两岸业界权威人士出席都出席过历届论坛,进行演讲或担任大赛评委。权威的评审,吸引了越来越多作品的参与,2014年第四届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意大赛就吸引了两岸52所高校的812件作品参赛。评委普遍认为大赛参与的人数多、范围广,作品水平高。赛事的权威、专业和公平也确保了论坛逐步形成专业化和品牌化。

三、创意大赛逐渐与产业对接,生命力越来越强

推进论坛与产业的对接,是我们一开始就用心策划的事情,要让中华文化得以更好传承,与产业对接一定是发展趋势。我们在论坛中加入了相关环节和要素,比如邀约企业家参与论坛的演讲、与两岸师生交流、参观设计作品等等,邀约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争取政策与资源的投入等等。参赛作品及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不少企业的高度认可。时任集美区长李辉跃承诺将提供转化平台,政府和企业都将提供作品展示孵化区。第三届论坛“让创意跨越海峡——两岸高校、政府、企业专家沙龙”活动中,近30家企业和风险投资人参与了沙龙并参观了创意作品联展。今年举办的第五届创意大赛,经组委会与相关企业协商,已获得冠名企业产业化意向合作。

四、论坛成功入岛,台湾高校认可度越来越高

在首届论坛闭幕后,已经返台的台湾成功大学曾剑锋教授曾专门致电组委会表示希望有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并承诺以后论坛的举办他将广邀台湾高校共襄盛举。在两岸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期待下,第四届论坛于201412月成功入岛,在台湾中原大学顺利举办,并有其他台湾高校提出继续承办的愿望。在第四届论坛上,拿到上千项国家设计专利、世界顶尖设计比赛大奖的浙江大学应放天教授的演讲,及大陆参会师生的优异表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部分台湾高校师生对大陆认知上的一些偏差,促进了台湾高校师生与大陆高校互动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称中原大学师生连续四届广泛参与创意论坛,他本人也被两岸高校师生的热情所感染。他表示,论坛的筹备和举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体现了两岸血溶于水的力量,体现了“同胞爱、两岸情、中国心”,希望论坛的举行能够汇聚海峡两岸高校师生,推动跨界创意,促进海峡两岸大学生的设计交流、加强两岸高校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发展至今已有相对固定一些台湾高校老师和如“高雄市两岸和平发展促进协会”等社团的组织支持,这对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陈历渝博士为应放天教授主持演讲

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教授

五、学生互动机构诞生,论坛活动得以延伸

在论坛中,两岸高校大学生建立了深厚友谊,怀着对创意的追求以及对友情延续、巩固的愿望,参会大学生在论坛首届即自发成立“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创意联盟”,联盟主题“共点创意激情,共绘未来美景”体现了与会学生代表的收获与憧憬。为进一步促进创意论坛活动常态化、维系两岸学子情谊、提升创意论坛成果的转化,联盟不断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三次成员大会暨两岸高校大学生联谊会。会议以促进交流、创意变现为宗旨,在形式和内容以及会员章程等方面不断变革,以“创新引导创业”为主题,以“创意从未停止”为口号,以加深原会员之间的交流,促进新会员的融入,真正实现创意变现为目标。在创意联盟基础上,由第二届创意联盟秘书长林晓峰同学为主的3位毕业生(1位大陆、2位香港)成立了一家推进两岸大学生文创交流和创意大赛作品产业化的公司——锐致天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更为推进论坛论的常态化与产业化发展做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六、传递同胞情,兼育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

“同胞之情,闪耀在飘着雨的冬季,这温暖,我们感受到了……”第四届论坛赴台的大陆师生如是感慨,事源一个小插曲:一位参赛学生把通行证遗落在中原大学所在的中坜车站,被路人拾到,友善的台湾同胞给车站附近一家一家的饭店打电话,继而问到了证件所登记入住的饭店,成功联络上本届论坛主办方暨承办方台湾中原大学会务工作人员,但因大陆学生赴台通讯联系不上,无法找到当晚就要登机的该学生。中原大学于是协调台湾各车站广播寻人,终于在台北车站联系上该学生。福州大学学生从遗漏证件至证件找回,其间只用了3个小时,而且失主本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离开事发地点200公里。

论坛举办,不断凝聚两岸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研究,对中华文化创意传承的共识和信念;而一脉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同胞情也在活动举办中时刻传递出来。

“我是來台灣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的賴嘉駿,這是我第三次造訪中國大陸,但卻是頭一次來到泉州,出發前家人跟我提起,我的祖籍就在泉州,因此讓我還沒出發就先有一了份親切感。在會場中認識各類不同設計領域的作品及作者,在聊天交流中所獲得的友誼遠比拿下什麼獎項都還要更珍貴;在學生聯盟中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同學們,交流討論意見也是這幾天中收穫最多之處”,这是来自海峡对岸学生的心声,也代表了所有因论坛而结识的青年学子的心声。

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两岸同胞在论坛期间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他们的欢声笑语,也记录下两岸青年人彼此深深的海峡情。“本是同根生,但愿长相守,不再隔海望。”两岸学子们在论坛中彼此交流着对创意的看法,更加深了对不同文化与相同渊源的理解与认知。论坛虽然落幕,她不仅绽放了创意之火,更播撒友谊之花。

论坛的各位特邀嘉宾的演讲和设计大赛的作品,也一直在引导两岸青年学子要注重培育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创意传承。很多作品都表现出设计者对流浪者、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服务,对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和社会责任起到很到的教育引导。第四届论坛以“永续创意家乡”为主题,也旨在透过论坛与竞赛推动学子从永续及创意出发,关怀自己的家乡及思考文化永续,讨论有关中华文化与创意教育在两岸高校的实践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一届届论坛的可持续开展,不断为未来两岸和平发展、两岸青年交流融合而尽绵力。

 

 

尾声:本是同根生,但愿长相守,不再隔海望

两岸同胞骨肉情深,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海峡两岸创意论坛基于这种深厚的文教渊源,将致力成为两岸团结与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共同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不断增进两岸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认同,提升两岸青年大学生的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正是在两岸热心创新创意教育学者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论坛得以持续举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未来我们将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教育,创造出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促进创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笃信,论坛每一次的相聚都是创意与青春的碰撞,都是友谊与合作的交融,论坛播下创意改变时代的种子,未来必将成燎原之势,在海峡两岸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