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进校园:秦腔《西京故事》在华园反响强烈

作者:    来源: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03-21    浏览次数:


    12月9日至12月12日,为庆祝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十周年,一年前刚刚在福州高校演出引起强烈反响的秦腔《西京故事》剧组第二次来到福建,携西北艺术疾风在鹭岛强劲登陆,先后走进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工学院三所高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任务。为十岁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献上了一份浓浓的厚礼。

 


     11月9日晚,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里,一曲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的《西京故事》主旋律拉开了此次巡演福建站的序幕。华侨大学副校长刘斌、宣传部部长李辉等校领导和近一千五百名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华侨大学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视野广阔,思想先进,文化多元,许多留学生观看了《西京故事》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依依不舍的身影中就足以证明《西京故事》的艺术魅力无限。



    精彩绝伦的演出让在场的中外师生赞不绝口。华侨大学宣传部部长李辉老师含着热泪看完整场演出,深情讲到:“在看《西京故事》的过程中,我反复在想我的泪水为什么而流?第一个是为普通老百姓而流,整部剧讲述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第二个是为广大学生而流,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是我在做学生工作时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包括朴实的家长、市侩的家长,自强自立的学生、虚荣自卑的学生;第三是为艺术家而流。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到,我们的文艺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部戏中的艺术家正体现了这三个‘为’。同时,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工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西京故事》创作来源于生活,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怀一定会为人民喜欢。你们为我们华侨大学送来了一场非常好的艺术精品,感谢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曾在陕西看过秦腔传统折子戏的萧北婴教授,因为能第一次完整地感受到秦腔的艺术魅力,感慨良多:“一是,秦腔的高亢激越、温婉深沉都在这个戏中有完美表现。二是,在《西京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为适应时代和观众的要求所做的努力。它选取了当下最为现实、基本的问题,用秦腔艺术进行表达,这种尝试是有价值的。第三,这部戏关注了社会的基本热点现象与基本问题。当前我们国家有2.4亿的农民工,在农民工进城的问题中,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差距之大,另一方面也恰恰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的飞速发展。在表现农民工问题上的沉重,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此外,《西京故事》的细节非常感人,比如说儿子打人要赔钱,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数钱的场景,特别能触动人脆弱的心弦。人穷志不短,中国千百年来农民的质朴,民族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主演非常投入,表现力非常强,这不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表演精湛,更是秦腔这种艺术的魅力,既可以抒情,温婉,也可以热血贲张,令人热泪盈眶。我们平时也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引导,相信《西京故事》会在包括海外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邹文兵博士在微信中写道:“第一次欣赏秦腔,被高亢的唱腔震撼了,秦腔唱腔雄浑高亢、催人奋进,曲调婉约动人、又催人泪下;《西京故事》观照现实,讲述着民工与当代大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的故事。剧情朴素无华、没有华丽的造景,没有陈词滥调,將平凡故事演绎的跌宕起伏。农民工的城市梦在苍茫的大地上一撇一捺写着人性的沉思,也写满了社会的思考。”2016级金融专业意大利籍华侨学生王炜,被剧中罗天福身为家长的责任担当深深感动:“父亲找回儿子时,戏剧达到了高潮。全家人全都跪倒时,父亲看似对现实屈服了,但是他的一大段唱中‘这一盘棋谁都能走,我这个家长不能逃。’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文学院2016级学生熊湘懿感受颇深:“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窘迫交织,个人与家庭难以抉择,充满着浓重的现实感色彩。其实,谁都没有错,年少的无知与迷茫我们都会有,终有一天拨开云雾会见天日。希望我们在逐梦的道路上即使背负着瞩目的期望,也要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