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劳动最光荣:古代也有“劳动节”吗?有,还不止一天

作者:    来源:国学院网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节日源于1889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要求施行”8小时工作日“的大罢工。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作为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

1EC0B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这样说来,我们现在过的劳动节并非土生土长的传统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中国古人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节,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却由来已久。华夏文明属于农耕文明,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许多都与农耕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若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劳动节,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还不止一天呢~

 

一、远古先民歌与猎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东汉赵晔著)

  《弹歌》仅8个字,是中国古代现存最短的诗歌,反映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描写了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并发射弹丸捕猎禽兽的全过程。

5A52D

  相传它源自黄帝时代,语言淳朴、自然,概括力极强,简洁明快地描绘了一幅原始先民狩猎图,被称作我国对“劳动节”的最早记载。纵然没有固定的节日,也没有特定的仪式,但充分表达了劳动创造生活、创造美的观念。

  劳动,带着对生活的浓重热爱,带着对美好的无限向往。


二、二月初二,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帝王世纪》记载,被尊为“三皇”之首的伏羲重农桑、务耕田,在每年农历二月二时要率各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御驾亲耕”,百姓也要在这天开始下田耕作。司马迁《史记》记载:西周武王在位时期,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周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举行盛大仪式,象征性松土耕田,将这一天定为“春龙节”,拉开了全国春耕大忙的序幕。


10CD9

  自唐代开始,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皇帝还要率百官出宫到田里耕地、松土,象征性地参加劳动,农民们要在农具上绑上显示喜庆的红绸布下地播种。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花朝节”“踏青节”

  明清两代对二月初二劳动意义更加重视。自雍正以后,每年二月初二,皇帝都会亲率百官和皇后、宫女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同时清朝规定:“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赋税杂差,劳农节赏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这是古人在“劳动节”的福利。


三、清明至谷雨


  有农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侗族也有“清明下旱种,谷雨撒迟秧”, 说明清明至谷雨之间特别适合劳作播种。

7E8F2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这些谚语和诗句说明清明到谷雨这十几天因为气候的原因特别适合劳作播种。所以这是属于农民伯伯的“劳动节”



四、七月七,乞巧节


  古代妇女所付出的劳动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七月七,乞巧节,初为妇女乞求智巧,后为情人相会之节。其源于汉代民间做各种面点陈列于庭院,邀请天上织女来品评,以促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

58CF0

  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果能够一次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这一天也算是妇女们的“劳动节”

43380

  纵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日,也没有一个特定的仪式,但劳动创造生活、创造美的观念一直传承到今天。

历代文人墨客也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对劳动的感受。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他隐居之后醉心于田园生活,超然世外,自得其乐。

18BE5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种菜劳动不仅仅是为填饱自己的肚子,在他的心里,那几亩田园是与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体现出迷人的诗情画意,巧妙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和人格节操。


  唐代诗人李绅的名字并不耳熟能详,但要说起他的一首《悯农》诗恐怕就无人不晓了。一年夏天,李绅回乡探亲,当他看到田野里的农民在炙烤的日光下辛勤耕地时,不禁大发感慨。

1F969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仅用20字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李绅还因此获得了“悯农诗人”的雅号。


  五月,是麦收的农忙时节,暖暖的微风孕育着成熟,熟透的小麦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也曾提及过这样一番景象。

273EE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妇女们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也暗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中国远古至封建社会几千年里,农耕一直是主要的劳动方式,提倡和鼓励劳动,也就是提倡和鼓励农耕。


  了解完古人的“劳动节”与劳动精神,你是否也卯足了干劲想要好好劳动一番了?其实只要具备真诚的劳动精神,每天都是小小劳动节噢~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