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为首 深挖市场潜力

作者: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06-12    浏览次数:

 

本报评论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一个时期,姹紫嫣红的文艺百花园正发生着一系列可喜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加紧打磨,有望更多涌现;文化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和平衡,如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焕发出清新气息;文艺环境趋于健康,所谓潜规则越来越失去原有效力,日渐健全的明规矩开始走上前台……

清新的文艺气息、健康的文化生态,源自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摆正并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社会效益实现为首要,兼收经济效益,两个效益相得益彰;得益于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大力简政放权,由办文化管文化转变,破除影响市场规则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归因于日益丰富的优秀文化产品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人民、时代和市场检验中实现自身的巨大文化价值。

身体力行实现两个效益相得益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到,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合理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辩证统一于文艺作品之中,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越是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一特征越是明显。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火热的文艺工作实践中强化了这一规律性认识,并作为思想先导与行动指引,以两个效益双丰收的生动局面,有力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以各地大力开展的公益性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项目为例,不少文艺院团在积极深度参与过程中,服务了群众,扩大了影响,激发了创作灵感,积累了创作素材。而借助公益演出的机会,艺术院团积极盘活剧种与院团资源,将自己的名角、名剧广而告之,树立自身形象,培育潜在消费市场,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努力开拓商演市场,日益成长为敢于走市场、善于走市场的文艺团体,为做活、做大、做强演出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政放权为市场发挥作用松绑。文化产品是兼具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的特殊商品,开掘文化市场这座富矿,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少不得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为市场发挥作用松绑”——通过出台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节俭令,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重形式轻内容、奢华铺张、价格虚高引发的市场泡沫被挤掉,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文化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和简化演出市场主体审批,放宽市场准入,大大激发了演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执法,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环境,为精品佳作充分涌现、人民享受优质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强保障。文艺工作者从艺术创作生产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则出发,谋事创业的羁绊少了、便利多了、信心足了、点子对了,规则意识、法治理念强了,涌现出一批懂艺术、善经营、会管理、有干劲的文化行业领军人物;衍生出文艺院团演出方、剧场演出承接方、演出宣传推介方与观众多方共赢的良好市场运营模式。

多措并举深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当前,国内外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频繁和加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更高,进一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消费表现出多元化、分众化、精准化、交互化等显著特点,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练好内功,以创新思维、先进理念、务实举措,围绕打造完善创意打磨内容生产传播推介市场营销消费体验的产业链下足功夫。精益求精搞创作,将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大大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优质产品供给;心无旁骛抓营销,深刻把握民众的文化消费心理、习惯,借助方便快捷、民众易于接受的先进传播媒介载体开展创意营销,让精品佳作与文化消费诉求无缝对接;在文化创意+”上做文章,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

风正一帆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文艺事业发展只有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才能切实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日益积蓄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人民需要、精心创作、市场认可的文艺作品,才能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