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苦难

作者:    来源:华侨大学报   发布时间:2015-04-07    浏览次数:

 

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从诞生之日起至今二十多年来,她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近来又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不管我们从中追的是情怀、励志,还是对青春的追忆,或是偶像的颜值,她都给予了我们别样的感动。特别是其中关于苦难和人生的思考,形成了作品深厚的精神意蕴。

《平凡的世界》不仅展现了1975-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城市、乡村这个地域性空间,而且展示了一个人类自我存在的空间。路遥小说标题“平凡的世界”及“人生”便构建了一个时空、人及精神的维度。时空在世界的旋转中周而复始。人的生存,平凡而又卑微,但因着一种理想及信仰的力量,而活出一种超越生命的存在。巴赫金认为:“空间也是有负载的,能回应时间、情节和历史的律动。”路遥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的写实性空间及情节中,叙述了人的生活由艰难转向幸福的过程。

《平凡的世界》中充斥着“苦难”的情节。如孙少安为了改变农民生活的命运,率先搞起了土地承包、办砖厂,最后在村里办学,经历了许多失败的考验。如孙少平为帮助妹妹完成学业,背井离乡、只身闯荡,做揽工汉、当煤矿工人等,坚忍地承受着生活的重负和感情的煎熬。然而,他们无论经历多少苦痛,却很少绝望,更不会悲观厌世。尼采曾言:“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孙少安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途中,虽然苦痛,但从中走出了一条自强、坚毅、开拓、进取的道路,凭借一股聪明和不服输的精神,将苦难化为一种财富、一种甘美。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写道:“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孙少平在人生的途中“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他走出大山,走向黄土高原,在同人生的艰辛搏斗中,他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和自我认同。在萨特看来,“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人人都是生而自由的,人人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苦难对于孙少平而言,也更多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和人生体验。他没有逃避苦难,而是锻炼了博大的胸怀,一次次挺过了困苦的遭遇。苦难既能击垮人们,也能激发人的斗志。命运垂青的是那些敢于奋斗、勤于奋斗的人。孙少平便是一种带着累累伤痕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人。

这便是其中的“苦难哲学”,在苦难中,你相信这种苦痛是暂时的,她仅仅是蝉蜕的煎熬,或是凤凰涅槃般的前兆。孙少平写给兰香的信中写道:“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够深刻理解痛苦,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因为他已经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苦难仿若黑暗中给他带来一线光明的书籍,是一种财富、一种馈赠。因为他坚信“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

路遥将时代、社会的变化与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处于社会最底层、最贫穷、最卑微的青年农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艰难挣扎、奋斗的人生史和心灵史。他写道:“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个世界上,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他笔下诸如少安、少平等人物,勇于面对苦难、抗争苦难,他们行在超越苦难的途中,以一种个人奋斗精神和理想主义精神来支撑那些向往远方的心灵。他们很少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而是积极乐观,在艰难苦难中塑造自我的价值,追求着生命和精神的深度。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曾写道:“活在大地上这亿万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决定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走向。”作者对这些平凡世界中的人们有着更多的致敬。人,生而平凡,且充满苦痛。如何在这平凡而黑暗的人生旅途中行走?或许应如歌德所言:困难留给的一切,请仔细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会变为甘美。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