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四海同春”庆香港回归20周年 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    来源:中新社   发布时间:2017-02-10    浏览次数:

 


   9日农历正月十三,元宵节前夕的维港两岸霓虹闪烁。被誉为“香港春晚”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晚会当晚再度唱响香江,逾万名香港市民无惧寒风,聚首红磡体育馆,共贺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二十个新春佳节。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主办的这一晚会,每年与香港市民相约新春佳节,并奉上精彩的文化盛宴,至今已走过七个年头。


  当晚,红磡体育馆的主舞台上祥云呈瑞,满目的中国红喜气洋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三军仪仗队率先出场,并带来精彩的仪仗表演。多变的队形让人眼花缭乱,整齐划一的步调引发阵阵惊叹。


  随后,由中国东方歌舞团带来的大型音舞诗画《国色》正式拉开帷幕。


  东方鼓乐,震撼敲响。伴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身着一袭红纱的少女手握红色油纸伞优雅登台,惊艳全场;第二幕中,身着蓝白轻纱的舞者,伴着背景中逐渐显现的青花瓷翩翩起舞,青花如水,流云似梦……


  唯美的画风和节奏在第七幕被诙谐的舞蹈打破。阴阳五行、八卦经络的布景前,一群扮演药师的舞者,以节奏鲜明动感十足的街舞动作,向观众展示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之技;第八幕中,《贵妃醉酒》的熟悉唱腔中,舞者向百代风华的国粹京剧艺术致敬……


  待到最后一幕,大气恢弘的中国红再次登场,舞者们手中的红色绸带漫天飞扬。国之色,以红为大统!


  整场表演一气呵成,青花瓷器、茶道竹韵、京剧昆曲、中医太极、旗袍、书画、腰鼓、油纸伞等中华文化传统技艺,被一一提取色彩属性,以舞蹈为语言,传递给香港同胞。正所谓:以色彩之名,弘扬中华文化;以国家之盛,荣耀香江儿女!


  表演进行中,万人体育馆内的观众席中鸦雀无声;演出结束后,台下观众对《国色》出演人员长达10余分钟的谢幕报以不断的热烈掌声。


  演出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宋官林盛赞香港观众的专业,“这是一场水乳交融、共同营造的盛大仪式,一个壮观的情感集结。它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人跟人情感交流的时间”。


  据介绍,《国色》本是东方歌舞团2014年获得大奖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进行过巡演。


  总导演沈晨向记者介绍,为了此次香港回归20周年新春晚会的演出,《国色》经过了几个月的重新编排与调整,融入了声器乐的表演,更加丰满。


  “东方歌舞团经常来到香港进行表演,但新春佳节演出是头一次,在红馆这么知名的场地演出也是第一次”,沈晨坦言压力不小,希望能够得到香港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出演第九幕双人舞——《缘·金玉壁合》的青年舞蹈演员王祖鹏和刘珂带着画了40分钟的独特装束,在后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第二次来到香港演出的他们表示,能够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殊时刻登台献艺,是自己莫大的荣幸,希望香港的观众能够喜欢自己的作品。


  演出结束后,来自内地的李先生与自己的香港太太和小女儿意犹未尽,在台下自拍留念。


  李先生指,自己和太太都非常喜欢今年这道文化气息十足的“年夜饭”,在香港看“春晚”亲切感十足。自己认出了不少演出里的中华文化元素,最喜欢的是喜庆的大红灯笼。


  香港市民劳女士则是连续第二年来到香港“春晚”的现场。她认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晚会的形式与去年有不同,充满新鲜感,自己最喜欢节目中展示的中国书法。


  整台晚会,“中华文化元素”在香港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共鸣。


  宋官林认为,“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品牌。此番选择《国色》进行演出,是因为这是一个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情怀的纯正歌舞晚会。这样一台中华气息极其浓烈的专场演出,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殊时刻,作为连接华夏儿女血脉情感的媒介,有其特殊的意义。


  “从2011年举办至今,‘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晚会从最初慰问香港侨界,发展到面向香港社会各界民众,再到逐步成长为‘香港春晚’,越来越深入人心”,七年间,一直负责晚会统筹工作的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副会长王钦贤告诉记者,侨界在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每年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晚会,希望香港的年轻人能逐步认识祖国的文化。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