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

作者: 詹雯   来源: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03-16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书    名:《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
作    者:梁衡
I S B N :9787309062083
出版日期:2011-01-01
页    数:225页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装    帧:平装
原    价:20.00元
开    本:32



内容简介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汇集了梁衡先生各个时期的经典散文,并将其作品分为4个单元:大家与小家、无处不在的美、行走中的思索、关于人的联想。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们理解,作者在每段文字旁都附上解析,使散文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荐语



生命之魂,不朽之文
       ——阅读推荐之《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    




当翻开梁衡先生的这本散文集,便立刻被那种热情攫住不能挪身。纵览千古,横亘八荒,他的激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在历史长河中那些久远存在的人物身上闪现,重新点亮了他们的精神,照耀了我们的生命。这,便是与此书邂逅的读者们的共同感受。



我透过这本书所看到的,便不再是伟人们黑沉沉的轮廓,而是真正的、活生生的精神群像。这本书是梁衡先生的集大成之作,包含了他几十篇文章,没有哪一篇不是呕心沥血之作。他所描述的人物,都在历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因而已有了被众人所接受的定论,而他又一次全面造像,细加评述,在糅合了从前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那些评价予以塑造,从而定出那些人物的个性和独特地位。他的文章深刻大气,文风成熟稳重。读罢此书,不禁想到一句关于佛与修行的话:你眼里有什么,你心里就有什么。原来人与人的差别,不过是在于思考的深度。



纵观整本散文集,基于对历史的严密考证,可以把《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等散文归为历史题材;基于对社会的洞察力和剖析力,可以认为《在美国说钱》等属于社会题材;《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等流露着生活的气息,需要挖掘小事的深度,以小见大,反映更大的社会主题……或许有人会从炼字、文笔、结构等各个角度去评判一篇文章是否优秀,而我更在乎的是精神的高度。无论写的内容是什么,风格是怎样,无论属于何种题材,常见抑或是独特,一纸之隔的两个世界必定是密切联系的,文字只是一种形式,把作者心中磅礴的所悟、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于是庆幸在梁衡先生用文字构筑的世界中找到了久违了的深刻。



梁衡先生有着细腻而独到的笔触,他的散文在前后勾连上给人很强的整体感,尤其体现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血脉联系上,甚至表现在文章与做人的高度统一之中。正如他写韩愈,就想到了李白和柳永,“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而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写辛弃疾,同样提到柳永,“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喝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写瞿秋白,想到了项羽,“当年项羽兵败,虽然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写周恩来,又想到瞿秋白和关羽、诸葛亮,“瞿秋白在临终前留下一篇《多余的话》。将一个真实的我剖析得淋漓尽致,然后昂然就义,舍身成仁。周恩来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叠白纸。比若忠义如关公、爱民如诸葛亮,周总理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得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写居里夫人,提到了宋玉、范仲淹,“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而在地球那一边的法国,一个波兰女子也这样心静”。
由此可见,梁衡散文中书写的对象,不仅在他的笔端,也在他的心里。他曾这样说:“我的笔就像盲人的一根竹杖,轻轻地触摸着这些人生路上的坐标,引领自己慢慢向前。”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悲壮身影的人物事迹时时刻刻在他的心头涌动,环绕在他的周围,最后变成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和激情。掩卷遐思,让我深有感触,才发觉,获得美感是一个人的事,产生共鸣却是两个人的事。



而他的情感,浓重却不令人厌腻,因为那种情感完全依托于他所描写的对象身上。他通常在文章开端就先铺垫了绵密的线索,一点点地交织出一个光辉可敬的形象——这时候,无论加以何种赞誉,甚至是一言不发,都已经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就像其中一篇描写瞿秋白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的结尾,“秋白不朽”,简单四字,不容置疑的断言式结局。但正是因为看了那些精心摘选的瞿秋白生平片段,看了那些发自肺腑的感叹,便已经深深被人物本身不寻常的悲怆之美所打动。此时此刻,这简单的四字评语反倒成了最佳注脚,留给我们的只有沉默和深思。



艺术到底是残酷的,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作家,因为它不但要求才华,更要求汗水与不计成本的投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苦吟并不鲜见,但是如同梁衡这般,每篇文章都倾注数年心血精雕细琢的,也许便不多了。这本散文集无疑是呕心沥血之作——二十年的时光!斗转星移,人生几何?能有多少个二十年?而他就将这些时间浓缩进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交给了一个个遥远又贴近的人物,交给了我们千千万万的读者。梁衡先生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著书必求传后世,立事当作空前谋。”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责任感!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似乎最不缺的就是速食主义的产物,从快餐到铺天盖地的新小说,它们的意义更多在于填充:只是填充一个空虚的胃,填补一段空闲的时间,并不打算留下营养或是怀念。工厂流水线上生产一份快速方便面平均要不了一秒钟,写一本粗制滥造的青春小说也至多一个月时间,而先生奉献给他的作品的,是无数个静默沉思的夜,是那么漫长的数度春秋。



先生也如秋白,一样不朽。愿与此书邂逅的每一个人,读时沉浸在那份睿智和热情中,徜徉在一个成熟作家理性的思考中;读罢,在思想上拥有更为深刻的淬炼与新生。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