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聊斋志异》

作者: 蒋佳芮   来源: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7-04-17    浏览次数:



 


基本信息


书名:《聊斋志异》

作者:  蒲松龄

ISBN:  9787551812719

出版年:2016-6

页数:  296页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定价:  39.00元

开本:  32开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一部内容丰富奇绝的文言文志怪小说集:《念秧》《局诈》讲古代骗术,所设的局、利用的心理和现代手法并无二致,千百年来人们依然掉进同一个坑;《崔猛》根本是清朝“七武士”;《狐谐》精妙的语言游戏;《鸽异》高级的讽刺……而那些写狐鬼仙妖的故事, 多是借由狐鬼仙妖“非人”的身份和能力,来达成不受现实条件、世俗道德限制的愿望。在仙境在冥界或就在人世,守着美丽的理想,过伟大的浪漫生活。


 


 

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动荡的成长环境为其创作《聊斋志异》,提供了大量素材。十九岁参加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考中秀才;而后八次应试,屡屡落榜,直到七十二岁赴青州补为岁贡生。曾应朋友之邀在江苏做过短期幕僚,其余时间皆坐馆授徒,潜心写作,直至70岁退老归乡。一生虽无大功名,然满腹实学,是清朝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文史学者。除《聊斋志异》外,还创作了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


       

 

 


   荐语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聊斋志异》的佛学感悟


        在人生这一场经过里,每个人都必然经历很多转角,向左转向右转不是简单的人生选择,一转身也许就是百年,一擦肩也可能就是永远。是劫是缘,都在这一念之间。

被郭沫若先生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志异》,正是一部体现着“一念之间”的文学经典。“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作为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流传千古、历久弥新。具有佛教情怀的蒲松龄,更将其独特的佛教观融入书中。许多佛教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聊斋志异》有了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展示空间,五戒十善、因果报应等佛教思想的介入也使本书更加具有精巧独特的构思、诡谲万端的幻想、丰富多彩的离奇情节,极大地烘托了本书的浪漫主义氛围。

        蒲松龄先生赋予本书的佛学思想,尤为体现在第六篇——《画壁》中。本篇讲述了朱举人因倾慕壁中散花天女,生出幻觉潜入壁中,在天界越矩与天女相恋,最后重返凡间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转识成智,破除我执,对一切众生都要怀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故事。特别是在本篇的结尾处,书生飘飘乎乎从墙上下来,经历了大喜大悲,回到现实时,他不禁流泪慨叹曰:“为什么人在一瞬间会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顿然开悟。既然一念之中便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又充满着数不尽的喜怒悲欢,一切都在永恒地流转,不曾有片刻停歇。那么执着,妄想,陈见,贪婪,憎恨,愚痴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是缘起,凡想虚妄,万物皆空,“不用求真,维须息见”破除偏见,破除滞碍,保持虚名的状态,这样真才会到来。于是,书生摒弃了二执,审慎地探寻自己的内心,慢慢恢复了轻松舒缓的身心状态,内心平静安适。全篇终,没有长跪佛前痛哭流涕,没有向僧人痛彻心扉地忏悔,没有修习戒律,没有善知识的示教利喜,甚至连一页佛经也没翻阅,随缘消旧业,注意自己的一念一行的修行,不再造新殃。

        这回到现实时一瞬间的顿悟,不禁让我想起了晋人王质。王质在观棋的顷刻间,斧柯烂尽,已是百年消逝。其间世上多少沉浮起落,大悲大喜,不过弹指间灰飞烟灭。身于世间的人被无明困扰,经历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在因果的轮回里苦不堪言。跳脱于世外的人,却还未结束一盘棋局。世人被烦恼障遮蔽,痛苦抑郁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道家选择隐逸于世外,云淡风轻,求得自己在尘世中的解脱,逍遥快活;佛教则洞穿因果而不缺因果,对无明原野中行走的众生怀有深切的悲悯与关怀。以前总认为佛家无情,现在恍然大悟,佛家所怀的是面向众生的深沉大爱,可谓用情至深。

        壁画的世界里,琼楼玉宇,朱阁绮户,可是在这个天堂,有谁真正地快乐?天女们被拘束在狭小的天池里,渴望爱情,渴望见证尘世的繁华;金甲武士们时时刻刻巡查屋宇,气氛阴森恐怖;地下甚至有烈火炎炎的九重天,用以惩戒违禁的女孩。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壁画中的天堂实际成了所有人的炼狱,为什么会这样呢?诚然,十界互具,十法界虽各有因果,但彼此互通、包含、渗透,天堂里有地狱,地狱里也包含着天堂。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天规制定者的执着和无明。或许她有一段被爱人抛弃的经历,又或许她执着于爱情表象的恒常,没有明白爱人离开的缘由,只看见自己被爱人抛弃的结果,由此生发出男人都不可靠的执念,并将这些执念强加给每一个天女,给自己,也给姑娘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要完完全全地占有,长相厮守,耳鬓厮磨,鸾凤和鸣,举案齐眉吗,离开就意味着不爱吗?答案是否定。离开并非不爱,而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真正爱一个人,就像爱一个世界,这不妨碍他的自由,他不属于你一个人,他属于全世界。天女最后狠心让书生离开,就是因为她明白书生有四方之志,个人情爱固然感动,但书生回到凡间后,一定会将爱施予普罗大众,造福天下,这远比个人情爱厚重、深沉得多。爱他,却不执取占有;恋他,也让他享有自由;拥抱他,就像拥抱整个世界。有漏皆苦,当恋人离开时虽不免离别之苦,但内心恐怕更多的是释怀与祝福,就像耶输陀罗助乔达摩离开主宫寻求真理,雪子于西湖畔挥别弘一法师,让他造福众生,爱不是执取占有,爱是慈悲,如果能看到更远的因果,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所谓分离。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中也隐含着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地狱和天堂之分不仅与情爱的执着有关,还关乎沉沦与增上。书生来到画中的世界后,不用再忍饥挨饿,顿顿珍馐美馔,还有无数美人环绕。或许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在食不果腹的时候,有吃有喝便是天堂,可长期浸淫其中,也会腻烦厌恶。这是因为观念所起时站的高度不同。若人一开始便站在很高的境界,他内心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所以即便在画中世界拥有偌大的书房,其间卷帙浩繁,也有美人环绕,他想的依旧是回到凡间,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如果选择在画中世界沉沦,我们能够预见到,等待的只有死亡。所以,这样拥有大情怀的人,才是真正自由增上的人。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放下法执,破除狭小志向,自由增上,才能看到广阔世界的无限可能。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