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活起来”“热起来”的“华文星火”

作者: 本报记者 张颖 通讯员 张罗应 吴江辉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2019年2月21日第11版   发布时间:2019-02-22    浏览次数:

 

 

 

“华文星火”走进社区,听当地村民讲述春联故事。

 

 

留学生们学习永春白鹤拳的基础拳法。

 

 

留学生们在永春老醋工厂参观制醋的传统工艺。

 

做一个寓意“年年有余”的鱼形灯笼,挂一副笔墨飘香的书法春联,品一桌色香味全的自制团圆饭,读一首中国春节经典诗词……今年春节期间,在非洲东部岛国毛里求斯的La Bourdonnais中学,华侨大学“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团为孩子们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文课。用自创的绘本《华文星火——欢乐中国年》讲述中国春节故事,将十二生肖与传统手工剪纸相结合,队员们精心设计的体验环节把课程推向高潮。

 

队员罗静霞是来自毛里求斯的华裔留学生,在华侨大学学习了4年的华文教育,她希望能够回自己母校为学弟学妹们讲述中国故事、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中华文化。

 

这是“华文星火”第三年在海外开展春节主题活动。队员们分赴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等5个国家,分享中国春节传统风俗,让家乡民众感受到中国春节的欢乐、祥和、喜庆氛围。

 

“以春节文化‘走出去’为契机,把更多优秀中华文化、福建文化推向世界,让其‘活起来’‘热起来’,让中国故事以更接地气方式在海外传播。”华侨大学校长徐西鹏说,福建是侨务大省,以“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团为抓手,通过“课程教学+行走体验+专业实践”,探索留学生回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有效模式,开拓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并重的民心相通之路,推动中华文化、福建文化走向世界。

 

进海外社区 中国“年味”世界飘香

 

在印度尼西亚的棉兰市慈光弥勒学校,学生们挂起手工制作的灯笼,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他们还将课堂上学会的中国春节故事讲给父母和朋友听,将亲手制作的灯笼、剪纸等带回家,并通过贴春联、拍全家福等方式,感受全家团圆的温暖幸福。在老挝的波里坎塞省和万荣省,学生们也纷纷将有着美好祝福和寓意的春联贴在家门口,辞旧迎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

 

在海外社区,“华文星火”的队员们鼓励海外学生将自己学习的成果与家人分享,让中国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他们讲述中国春节故事,让更多普通民众能够对中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个寒假,“华文星火”项目发起人、泰国留学生张志宏第一次尝试将中华文化课堂搬到泰国社区,用村民们最熟悉的泰国方言分享他所了解的中国故事。从春节“年兽”的传说到中国人期盼的“年夜饭”,再到 “春运”的高铁和“年货”采购的移动支付大变革,张志宏努力向乡亲们展示一个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留学生的眼中,除了宣传介绍优秀传统文化之外,当代的中国同样精彩。因此他们也乐于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泰国留学生潘明珠寒假留校没有回家,她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寻找福建春节的年味儿,与她一起“逛厦门”的还有远在泰国四色菊府Thungchai学校的学生们。这堂跨越山海的春节文化直播课程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当代中国,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Thungchai学校汉语师资力量薄弱,所以专门开辟了一间多媒体教室作为中文网络直播课堂体验教室。他们很希望能够将这种网络课程常态化。”潘明珠说。

 

看到自己的家乡——泰国四色菊府的教育部门也贴起春联,并向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张志宏高兴又欣慰,这是他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假期了。他说:“我热爱中华文化。我是华文教育的受益者,也会积极做好华文教育的推广。”

课程与行走 体验传递福建文化

 

华侨大学“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始于张志宏的倡议。成为华大华文学院学生之前,他已经是泰国四色菊府的一名华文教师。在福建的学习经历和切身感受,让张志宏非常希望远在异国的学生也有机会像他一样,到中国学习中文。于是,一个大胆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诞生:“我要利用假期,带着一批和我一样热爱中文、喜欢孩子的志愿者回到家乡,帮助更多的孩子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为他们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

 

张志宏的想法得到华文学院的大力支持,华侨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应运而生。自20167月组建以来,249名留学生和73名国内大学生组成的36支文化传播团队,利用寒暑假前往“一带一路”沿线的6个国家的24个城市40多所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化传播活动,参与活动的海外中小学生达1万余人次。

 

“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我们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通过一系列活动推动留学生‘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掌握一门娴熟的中国艺术,讲好一段刻骨铭心的中国故事’,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感知力、传播力,使之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友好使者。”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媛说。

 

“课程教学+行走体验”构成了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特色。一是专门为境外学生开设经典诵读、乐器、书法、舞蹈、手工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二是走出校园,开展中华文化学习与实践之旅。“华文星火”传播团则立足于通过专业实践,引导留学生从“了解传承”中华文化和福建文化到“传播”中华文化和福建文化。

 

每年,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均会组织来自泰国、缅甸、菲律宾、柬埔寨、毛里求斯、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留学生,开展几十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课程或活动。比如赴漳州赵家堡和天福茶博物院进行文化考察,领略体味闽南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探访中华老字号鼓浪屿馅饼食品文化博物馆,学习馅饼文化,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变化;观摩学习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甲戏精品剧目《大稻埕》,体会高甲戏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去年5月初,该院的近80名留学生就前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永春和德化,寻梦海丝,发掘中国文化之美。他们在永春白鹤拳史馆学习武德条文和白鹤拳基本功,在永春老醋厂深入了解“中国四大名醋之一”——永春老醋的悠久历史与传统制作工艺,在茶车间考察了解铁观音的制茶工艺和中国的饮茶文化……

 

斯里兰卡学员志伟对咏春拳宗师叶问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他表示:“我被永春白鹤拳师傅们精彩的对打深深震撼了。特别是了解到更多中国南派武术的历史,我对咏春拳乃至中国武术的一代宗师叶问感到佩服。”

 

菲律宾学生陈真珍则用影像记录了整个考察过程,特别制作了一段菲律宾语版中国茶的“现场直播”。作为“华文星火”队员,她准备回国后给菲律宾中小学生分享他们的考察成果。“本身通过现场解说的方式,能够让菲律宾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福建文化。而我们留学生的转述,更容易被学生们理解。”她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华文星火”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华侨大学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加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为海外青少年的“汉语情”“华文梦”作出努力。

 

队员们利用假期回到住在国,开设中国语言课程,提高境外中小学生日常运用汉语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分享留学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故事,增进境外中小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关爱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成长向导计划”,鼓励留学生积极投身住在国减贫事业。传播中华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海外延伸,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队员们的自觉行为。

 

如今,华侨大学留学生创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让中国故事能够在海外听得懂、听得进、传得开,在当地获得良好反响。至今,已有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17所中小学与实践团建立长期合作。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9-02/21/content_1164921.htm?div=-1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