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吾国▪吾匠▪吾魂》——“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主题奖作品

作者: 王佳楠   来源:党委宣传部、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07-20    浏览次数:


吾国▪吾匠▪吾魂(散文)


王佳楠


本文系“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主题奖获奖作品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授心传。


     在工业文明兴盛之前,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匠。曾几何时,中国的工匠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手艺人,来自中国的器物在异邦成为贵族争相追逐的奢侈品。


     说到裁衣—


     曾经,人们不由得想到四大名绣—雅致的苏绣、精细的蜀绣、鲜艳的粤绣、传神的湘绣;如今,人们脑海中涌现的是英伦的西服、米兰的时装。


     说到美食—


     曾经,人们口舌生津必欲大快朵颐的是满汉全席、八大菜系的招牌菜;如今,人们向往的是米其林的牛排、法国的葡萄酒。


     说到建筑—


     曾经,人们追求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辉煌宏伟的故宫宫殿,优美典雅的苏州园林;如今,人们迷恋的是哥特式风格建筑、北欧风格装饰。


     中国工匠的作品备受追捧的时代渐渐远去,我们再提及工匠精神时,世人皆想到的是德国制造、日本制造,正如千余年前世界各地对中国制造的迷恋。


     千年之后的工匠精神不只是对工艺水准的不懈追求,还包含着对一切本职工作的精细完成和永不言弃,更潜藏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秉承工匠精神,会让手艺人制造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也会让整个社会浮躁的心绪归于冷静,在循规蹈矩的实干中迸发创意的灵感。


     一位游客偶然在日本的街边吃到一碗拉面,美妙的口感让他久久难忘。他问拉面馆的师傅有何秘诀竟能做出如此好吃的拉面。形容粗犷的拉面师傅闪身而出,一脸腼腆地说道:“因为我们是怀着爱意在做面”。


     兰州黄河铁桥历经百年沧桑,却依旧屹立于滔滔黄河水之上。一位少年询问:“当年的德国设计师们是如何造出这样经久耐用的桥梁的?”只因为骨子里的严谨让德国人精益求精,每一部件制成后不经反复的检验是绝不会正式组装的。


     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消费者亲人般的认同,德国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对标准化执着的坚持。


     曾经辉煌的中国工匠,他们秉持的是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民族信仰—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总有人惦念着老物件的好,叹息着老工匠的凋零。


     谁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里木匠师傅花一个月打成的整套家具,用了三四十年还是坚固如初?谁家解放前制衣铺里做成的大衣,软软的料子陪伴了三代人,至今披在身上依旧暖和、贴身?


   与其感慨过去的美好,不如正对现实。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但“Made in China”也一度成为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不该是一个大国崛起的姿态,中国的崛起更体现在中华精神的崛起。泱泱大国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不能丢了精雕细刻的执著,不能少了呕心沥血的付出。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授心传。师傅向徒弟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所有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而这种品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机器生产所无法承载的。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使我感触颇深,片中修复古文物的工作者都可被称为工匠,他们会拜师,会学艺,会用几个月的时间来修复一件文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便疏忽而过,他们就像扫地僧一样,隐于故宫,却个个怀揣赤子之心。


   我认为这些文物修复工作者的身上都存在着一种无法遮挡的光芒—中国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还体现在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工作者身上。“牵引变流器”是动车“复兴号”的心脏,而这个“牵引变流器”是由一千一百五十二个IGBT芯片组成,这种芯片三十多年来都是被少数制造强国所垄断,直到三年前,中国取得突破,这一进步少不了中国研制工作者们的工匠精神,是他们将高铁打造成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工匠精神可以在各行各业中体现,食品加工制造者首先注重食品的安全性,把顾客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产品制造者注重产品的细节处理,严格把控生产的每一环节;建筑工作者注重一砖一瓦的安全性,每一道工序都力求严密谨慎……


   大国重器,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革开放四十年,祖国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地发展,就让我们重拾中国工匠精神,一行一业的工作者都脚踏实地,定能一扫中国制造沦为粗制滥造的阴霾。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重拾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再塑大国工匠的灵魂,迎来中国品质的光辉形象。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