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木枝婶》——“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作品

作者: 陈金彬   来源:党委宣传部、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11-13    浏览次数:




木枝婶(散文)


陈金彬


本文系“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


木枝婶,其实是我祖母,一个已逝的普通农村老阿婆。之所以称她为木枝婶,而不直呼其名,是沿用乡人对她的称呼。这个称呼的来历大抵是这样的:祖父陈木枝先生生前为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后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祖父为人谦卑,乐善好施,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因工作需要,又带领200多号乡邻到三明沙县的伐木场支援当地建设,由于劳碌过度,英年早逝。因祖父的为人和口碑,乡人都尊称祖母为木枝婶。当然,祖母也是一个为人处世颇令人称颂的农村妇人。


在祖母逝去的岁月里,我经常会追忆起一些关于祖母的往事,回忆祖母在世时的点点滴滴。这个在别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妇人,对于我来说,意义却异乎寻常。她的很多过往和品质是我不懈进步的力量源泉。


祖母生于1929年,为家中长女,幼时家道寒微,并未接受文化教育,待其长大成人就帮忙操持家务,学农种田。22岁的时候,祖母嫁给祖父为妻。祖母嫁给祖父时,祖父茕茕孑立、家徒四壁。1951年的惠安农村,婚嫁习俗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大抵也无法知悉了。祖母嫁与祖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两情相悦、喜结连理,我们更无从知道了。但是,从家中仅存的一张祖父和祖母年轻时的证件合影来看,祖父和祖母真的是郎才女貌;从祖母在世时,跟我们提起祖父时那种不容置疑的骄傲的口气,我可以断定,祖父母之间是有深厚的爱情的,他们婚后的生活定是无比幸福美满的。他们白手起家,养儿育女(祖父和祖母先后育有三男一女),改变家境。


后来,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祖父响应号召,带领200多号乡邻到三明市沙县伐木场支援当地建设。从此,祖母只身一人养儿育女,操持内外,颇不容易。几年后,祖父在沙县山区因劳累过度,致使身体瘫病。祖母只好前往祖父工作所在地,边照顾祖父边工作。后因祖父身体状况实在无法承受工作,经批准,返乡静养。回老家后,祖母一边操持家务、为生计操劳,一边照顾祖父的生活起居。令人痛心的是,祖父在39岁时,因疾病加重,在某天天亮之前,丢下一家老少,撒手人寰。儿时,祖母在跟我们讲述祖父过世的那个清晨时,眼角都是湿润的。“他口渴要喝水,我出去倒一碗米汤回来,只见他突然间往后一仰,倒下去。我大声呼叫,但已经没用了。”如果不是亲历者,谁能理解一个农村家庭主妇突然失去生命依靠臂膀的那种无助和绞痛。


祖父的辞世异常突然,祖母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面对着祖父丢下的这一大家子,即使是今时今日的生活条件,也是很难应付的。我们很难想象祖母一个农村女子是如何在风风雨雨中维护一个陷入窘境且近乎崩溃的家庭。“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祖母说,令人绝望的并非是经济上的困窘,而是世人无法描述的现实势利。祖父在世时,逢年过节,远亲近朋络绎不绝来串门,祖父过世后,几乎再也没人搭理过他撇下的这一家子。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言,“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我无法想象,祖母一个农村妇女是凭借怎样的毅力抚养五个子女长大成人(祖母后面抱养了一个女孩),穿衣吃饭读书,样样不落。我更是无法想象,祖母一个农村妇女是怎么凭一己之力置地盖房、操办五个子女的婚嫁事宜。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凄风苦雨也只有亲历者能体会吧!祖母的一辈子,就是如此倔强和不屈,不低头,不认命。这种性格似乎在无形中影响着她的儿孙,让他们学会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只要能坚强地熬过,定会有别样的风景。


祖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世幸福无处讨,一时风光谁人无”。不管一个人的境遇如何,不管命运抛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命题,只要敢于承受,勇于改变,生活大抵不会亏待你的。这或许就是祖母的人生哲学。祖母一生虽历经风雨,但是,自从我懂事以来,从来没有听到祖母在她的子孙面前怨天尤人过。她总是默默地隐忍着,用她的倔强和不屈去承受和改变一切。祖母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她不能把祖父抛下的这一大家子带散了,她只能全力地把这一大家子带好,带向美好的生活。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体会祖母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一个人到底承受了多少鲜为人知的苦难。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眼泪是否湿透了她的枕巾?她只让儿孙看到她坚强的一面。


祖母89岁时的那个夏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让祖母卧床一个多月。在这之前,祖母几乎没生过什么病。偶尔害了风寒,老人家喝一碗热汤,闷着棉被睡一觉,就可以继续劳作了。长年的体力劳动锻造了祖母健康的体格。老人家在85岁左右的时候,还能拄着拐杖,扛着锄头到村里的后山种地。当然,这时她后辈们的家庭都已经相对殷实了,她并非缺吃少喝,被生活逼迫着要自己下地干活,她只是闲不住罢了。她教育满堂儿孙,“人必须要记住一个‘勤’字,种地要勤劳,读书要勤奋,工作要勤勉,这样才能在过好日子的前提下,对社会有所贡献,不然就会坐吃山空,荒废人生”。我想,这个朴实的农村老阿婆讲的这句话,定将伴随我此生,让我一辈子不敢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


在祖母卧床的一个多月里,家族宗亲、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地来看望老人家。老人家躺在床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探望者,慎重地交代儿孙们:“人有情,我们不能无义啊!”老人家,一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她近90年的人生岁月里,世间冷暖尝遍,但总是心怀感恩,对于别人的点滴关怀,总是铭记于心,找机会报答。她或许怕她走后,儿孙忘记了别人对我们的恩情、对我们的关照。


我印象更为深刻地是,一次在回答拜访者的问候时,祖母吃力地说了一句:“我一生恶毒不做,勤勤恳恳,年老时,老天爷怎么如此惩罚我啊!我得赶快离开人世,让我的儿孙去工作,我不能拖累我的儿孙。”当时,在旁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万般不是滋味。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农家老妇人,直到生命的垂危之际,她想到的仍然是他人。她的一辈子都在付出,从不索取。


或许是年岁已高的缘故,祖母在卧床一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祖母离开的那一天,我在工作岗位上。母亲第一时间给我打了电话。接到消息后,我急忙向单位领导口头请了假,匆匆忙忙地买了张动车票赶往家里。在动车上,我一直压抑着我的情感,祖母八十九年的人生故事一直在我脑际回荡。我拿起一根笔,在便签上写了一句,“九十载人生历尽风雨,一世之功德铺路子孙”。我知道,一路上,我的眼圈一直是红着的,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到家乡时,祖母已经安详地躺在祠堂里。我压抑着感情,在心里默念着“阿嬷啊,孙儿回来啦!孙儿回来啦!不孝孙儿回来啦!孙儿幼时,您教他读书进步,走四方;您离开时,孙儿却连您的最后一面都未能见着,孙儿不孝!”但强烈的感情,终究是压抑不住的,在回家的第二天,我竟哽咽起来,进而嚎啕大哭。我真的不知道,我在哭泣什么?这哭泣里面有孙子对祖母的不舍之情,有对祖母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怜惜之情。


祖母出殡那天,我的脑际一直有一个念头在闪动:“祖母走了,大树倒了,一棵近百年的大树倒了,真的倒了。或许,随着认识祖父母那些乡邻的相继离开,村子里再也没有人会提起木枝婶。人们会渐渐淡忘,渐渐淡忘,毕竟她并非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大家庭来说,祖母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们的祖父母给儿孙留下的物质财富并不多,但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挖掘不完的。祖父,一个平凡的村干部,离开人世半个世纪偶尔还有人会提起,念着他的好,其为人可见一斑。祖母,一个农村妇人,守寡五十年,一个人勤劳勤俭拉扯大五个孩子,不让一家子走散,落入窘况,并教育儿孙读书做人、行善积德,其对于一个家庭的功劳也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祖母走了,木枝婶走了,那个80多岁还执意要在土地上劳作的木枝婶走了,那个一辈子教育子孙读书做人的木枝婶走了。然而,却给她的儿孙们留下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