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一卷冰雪文》——“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作品

作者: 刘源   来源:党委宣传部、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11-13    浏览次数:



一卷冰雪文(文艺评论)


刘源


本文系“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



凡物之可观,当在其奇绝处。如东坡虽言“凡物皆有可观”,却以“兹游奇绝冠平生”自得。


世之可奇者,非独人俗之枝蔓。目遇山川湖海,则川流似呐、海奔如啸皆足叹咏;耳闻鸟兽虫鱼,则猿鸣三声而泪可沾裳;舌尝辛辣苦酸,则湖鲜、焦烤诸味相迥而各自为奇。


诗文之奇绝者尤有异也。楚辞以鴃舌之声而为从容之南音,可奇,诗经以雅丽之语而写质简之民风,亦可奇;词曲以严整应调而入乐,可奇,小品以杂混多格而成文,亦可奇。春秋言简意赅,发微言而显大义,左丘作传,条战事、摹人物,覆肌实而不掩筋骨,是简亦奇、繁亦奇也;三言二拍集采众说以成书,连缀之中不乏新创,五柳于山野东篱采菊,南风窗外另固深根,是群亦奇、独亦奇也。


为文作诗足有可奇,观文阅诗亦有可奇。手不释卷,背手沉吟于书斋,日诵三百篇,夜读五千言,可奇;于闹市之中、瓦肆之内,听评书、聆戏曲,任唾沫飙飞、唢呐刺耳,是静亦奇、动亦奇也。


由是于诗文则立读之可,卧读之可,正襟危坐读之亦可;书斋读之可,郊野读之可,闹市读之亦可。然予观读诗作文之道,有五不可解:


诗论向有诗言志之说,而古今之奇诗盖因志不可得方咏叹之而成,如此则一欲一抑,大相悖谬,不可解一。


周秦以文史混而不分,七子则复古以为文,循旧征古,如此则错勘古意而有违新声,不可解二。


文人墨客,或隐或显,其不为时人所知者,竟为后生瞻缅,如此则声名起伏,今昔相背,不可解三。


词至宋为盛,时人无意为词,偏于长短句见长;强力为诗,而反以诗余名世,如此则名实溷矣,不可解四。


陶庵老人着力为史,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易其稿,九正其讹,以成《石匮书》,岂料世人所知者,唯小品《陶庵梦忆》文集。如此则有意为史而紊落文名,不可解五。


陶庵乃老人之舍名也,明季末年,张岱宗子披发入山潜居之所。宗子以《石匮》为藏,而不料以《梦忆》不朽。《一卷冰雪文》已随乱散佚,今唯存序一篇,可睹其大概。


文已不存,而谓“冰雪文”乃奇文也,可乎?此犹谓奇人逸士已遁之山野,仍称之奇人可乎?依余视之,不观其文,可也,不知宗子其人则不可;不知“冰雪文”,可也,不知“冰雪文”之奇,则不可。


冰雪文者何谓也?“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此乃自然之冰雪:冰雪之中可藏物而使之不腐不臭,冰雪覆于谷麦之地,则收成必茂。诗文之中,笔触所及有冷峭之气,夜气浸江、山气漫野、云气蒸天,沆瀣如一,侵骨入髓,若崩崖飞瀑袭来,使人惊慄而无可匿藏,此之为冰雪文。


诗文而有冰雪之气,则常读常新、不腐不臭,是为不朽之作。然冰雪气藏于山林荒野、大漠深谷,不可轻易得之、肆意为之,以致诗文一落凡夫俗子之手便成臭腐,唯出高人之手点染可现空灵。


诗文之有冰雪气,正犹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宗子诗文正如是。


其为人也,少则山川、云物、草木、色声、香味及至斗鸡博戏、梨园鼓吹、烟火华灯,无所不好。景山一吊,有明一代归于灰土。由是追昔抚今,顿觉事事无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以先辈累积煊赫之家世,成一担粪老汉,任人呼之为顽民、废物、钝秀才、瞌睡汉、死老魅,少年戾气,纷繁作乐,今以林中夜气、山气、云气,蒸以霞蔚,入于诗文,则冰冰然而气奕奕。


宗子之为诗文,以史学作基底,以经学展宏思,《石匮书》与《四书遇》为证,博闻异见并以揽之,时有轶事迭出其间,而《夜航船》中学问,正足资抻脚之用也。史料足则叙事丰,神思广则虑事周,辅以斑驳之笔,不落俗套亦不见轻浮,可写俗事而通观雅韵,叠词排句纷涌奔来,冰雪之气铺面浸心、处处可见: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宗子诗文之冰雪气,即在此种“痴绝”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此一真气,发之于诗文,则冰雪气是谓。诗文之中,真情涌动,情至深处即为痴,痴绝日久则真气自现。真气不为势利而成,但为孤寂而生,和而不同者有真气,宵小从众者则无;见风使舵者无真气,怆然独立者则有。是以有真气之人冷面待人,而心肠实热;有冰雪气之诗文凉寒侵骨,而文心实热。为文者以心绪太热,反道行之,冰雪气覆灼戾心,则冰雪文成矣。


辗转寻觅,于宗子文中处处可感冰雪气,是以灼戾心、狂悖心、翻涌心皆可浇熄,为之一惊、一颤、一耸、一叹。


叹诗云:


冰雪文中覆晚霜,陶庵忆昔信茫茫。


不翻别字奇句里,但见依稀别梦长。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