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书信——谨以此文纪念廖承志老先生》——“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主题奖作品

作者: 王昕   来源:党委宣传部、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01-04    浏览次数:

 

 

书信——

谨以此文纪念廖承志老先生(小说)

王昕

 

本文系“承志文艺奖”2018原创文学大赛主题奖获奖作品

 

 

六月末的傍晚暑气未消,勤勉终日的太阳总算肯小憩片刻,闲闲地挂在西山偷起懒来,晃晃悠悠地往下沉。夜色细细密密的自东方织盖上来,笼着的大地祥和而安宁,长街巷陌里渐渐响起归声。

 

一阵长风荡进院里,牵着花叶枝条翩翩起舞,檐下那串风铃便随之伴奏一曲,温度也比白日里的稍有清凉,显出几分闲适安宁。只是蝉鸣一声响过一声,缠绵嘹亮,平白惹人心烦。不过老话说七月流火,算着日子倒也没几天好热的了,它们也没几天好闹腾的了。

 

年少时候奔波吃苦,老来大多病榻缠绵,不过他倒还算得上身子硬朗。虽说小病不断,但上了年纪,哪有身子不同自己算算年少轻狂时累下的账的?病都是一步一步攒下来的,年少欠了身体的,等上了年纪身体都会同自己讨回来,这才说得上一句公平。

 

高年愈怀旧,他坐在窗前书桌旁,捏着钢笔想写点东西。思绪杂乱无章,多半是细细碎碎的旧事。他一边想着一边看窗外树梢里的夕阳,脑子里走马灯似的,一帧一幕的放着过往。

 

年轻的时候疲于奔命,忙忙碌碌为国为民,亮节高风结四方英才,舌战群儒争一国荣光。时至今日回首再看,他也算是不枉人世走这一遭。

 

而今古稀年过,日子从一年半载地过,变成了一天半刻地过,人也念旧起来,但念旧也有念旧的好处。往日里的点滴小事,如今也能成为他休息时的消遣。

 

他想起读书时的日子,那时热血满腔,壮志凌云。也曾指天画地,誓要不负父母之心,不负“承志”之名。那时的同窗、他的世交蒋经国也同他一般心情。他们自幼相识,共同学习玩耍,一道为国立志,而今却隔海而望。一道海峡窄窄浅浅,劈在他们之间却如同天堑。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美国苏联的压力就不曾断过。现下中美初步建交,万事踏上正轨,中央对武力统一台湾的诉求也暂时放缓。更多的人开始期盼国共两方再次展开和谈,事到如今,只缺一个契机。

 

他又想起年幼时一同长大的挚友,经年未见,不知容貌几何?不知乡音可改?思绪至此,他的手腕不自觉地抖了抖,钢笔笔尖点在信纸上,晕出一朵朵墨蓝色的花。

 

若能和谈自然是最好的,他看着夕阳渐渐落下去,窗外风声飒飒,除却风声万物喑哑。

 

若两岸能蠲弃前嫌,重新展开通话再图合作,自然是最好的。于国而言,久经战乱,止戈散马休养生息刻不容缓。思及蒋经国,他的心情难免五味成杂,私心而论,他也好在垂暮之年,再见老友一面。

 

至于契机……他又握紧了笔,长长的叹息,想道:不若修书一封,劝经国几句罢。倘若书信只语片言略显苍白,那他便拖着病体跨过这“天堑”之湾,寻一寻他那老友。同经国多劝几句话,哪怕是将同一句话颠来倒去地说,也算为国为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毕竟有些话是值得说上千千万万遍的。

 

他打定了主意,一气呵成下笔成章:“经国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

 

“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他写至此,定了定神,放下钢笔摘下眼镜,慢慢揉了揉干涩的眼,口中念念有词,接着长长的叹息:“时不我与呀!”

 

写完再读已近子时,老伴絮絮叨叨地来催了几次,终于耐不住先去睡了。他搁下笔,起身活动了一下,疏松的肩背骨头咔咔地响。

 

他看着窗外沉墨般的夜,黝黑的眼里却升起朝气勃勃的太阳。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