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侨梁》——“承志文艺奖”2020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

作者: 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崔子璇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次数:

侨梁(散文)


崔子璇


本文系“承志文艺奖”2020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


南洋的汹涌不曾熄灭炎黄的火种,以其碧波承载了中华之舟的远行;一代代侨胞不曾遗忘祖国的容颜,以其合力架连起多元文化的桥梁。万家灯火,万顷山河,他们漂泊于南洋风雨,却为我们架起看世界的“侨梁”。

机场的播报声似乎刚刚落下,独属热带的余温仍在衣襟,匆匆又匆匆,他们跨过山川湖海,带着赤子之心,将多元的风情都交于乡音。聚光灯穿透青石的斑驳,在华园的苍翠繁茂下,映成日月同新的文化光影;颤抖的声音荡开历史的风尘,在洲际与洋流间,架起通往华园的万家“侨”梁。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握着话筒站在偌大的会议厅,渺小而荣幸。

一位董事说:“这些年来,我们汉语在海外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产生热爱,对中国充满向往。令我最欣慰的是,曾经有一位母亲对我说,她一定要把孩子送到中国去读书,因为相信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发展。”记忆的厚重成就讲述的力量,站在这些老前辈的身边,我深深地感受到对自己专业的骄傲。他们不仅是文化的桥,亦是思维的桥,是他们,教会了我该如何发现青年的责任,青年的力量。另一位董事提到,“我们的汉语国际教师在海外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也仍存在很大的缺口,我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够成为这样的一群传播者,并且相信,有我们这么多校董的力量,途径不会是问题。因此,我们的学生是既有能力又有机会的!”在一次次的话筒传递中,我逐渐懂得,桥是连接,是交流,更是甘愿。白发早已爬满老一辈侨商的鬓角,中华文明的发展却始终不曾枯萎于他们心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窃取上天的火种,为世界带来光明,而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撒在异域之土,燃起一片中国红。他们的苍老,或许,正是我们的繁荣。

华园之“侨梁”代表了一种广阔的姿态,开放且包容,允许每一个走过的人留下自己的脚印,给予每个人了解其它风景的机会与可能。丈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而差异是世界上最值得感受的宝贵财富。或许对于华园来说,因为有侨,所以有桥;因为中外,所以会通;因为并育,所以德才。

如果说侨胞们是华园的筑梁人,那么我便是华园的一位桥上客,在它的承托下步履匆匆,走过人生一个又一个风景,走出原本狭窄的世界,拥抱多元的宽广。

我曾无数次思考,桥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如今,我终于可以写下这个答案,桥最大的魅力,便是给予一个人走向未知的可能。于我而言,华园的魅力,大抵亦是如此。三年之间,晨曦日落,我以华园为桥,以梦想为引,始终坚定地向着未知前进,去触摸渴望,去实现可能,去成为包容且丰富的自己。

我不会忘记那场嘉庚纪念堂的音乐会,脚踩中华大地,耳畔却响起巴尔干半岛最美男声的旋律;我不会忘记那次为菲律宾大学生球队做陪同的经历,中英频繁切换,只为教会他们如何用中文表达“I love China”;我不会忘记那份马来西亚同学送给我的礼物,肉骨茶漂洋过海,成为我们之间友谊的见证;我不会忘记身穿旗袍的老师讲解汉语时的优雅与从容,古老而灿烂的华夏文明,真真切切地传承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青石板的颤动整整持续了六十年,当我轻触它的起伏时,荣幸之感悠然而生,荣幸于和老前辈们在不同的时代,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荣幸于和所喜爱的海外作家在不同的时间,聆听着同一间教室的朗朗书声;荣幸于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境外生,共同体味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十年的日月,六十年的风雨,新的手掌不断地接过老一辈的旗,树起文化传播的志,用青年的责任充盈生命,走过已有的广延,然后成为通往更远未来的一块新砖石。有人说,成长是素履以往,亦是灵魂负重。如此,我既已在这青石板上刻印下深浅,又如何能忘记这一代代侨,一座座桥梁?

如此,传承便是华园最美的那座桥吧,美在相传,美于永恒;美在薪火不息,美于清浅流淌!


华园手绘图/何渊



首页
印象华园
文化华园
活动公告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您是第 位访客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电子信箱:culture@hqu.edu.cn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